宋朝的文人士大夫集团,竟然真的暗中联合起来。
私自征调兵马十万,发动民夫数十万,集结无数的物资军需,还联合了三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入侵战争!
谁给他们的这个权利?
这已经不是在侵夺皇权,或者和皇帝针锋相对了!
他们这是明目张胆的行使着皇帝的所有权利!
于是哲宗赵煦,当场陷入了极度的暴怒之中。
随后,他便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无力,和从没有过的恐惧!
以一人之力,对抗天下的士大夫精英们,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玩转的!
一个人的智慧再高,武力再强,能力再出色,也改变不了制度,压服不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依靠其他的群体,来制衡文人士大夫
周浩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好!
他没有提拔王朝中,固有的外戚和官宦势力,来对抗士大夫。
而是凭借着强大的自身实力改变制度,剥夺了士大夫的各种核心权利。
又用身边的诸女,以及天下的武者,来压制住士大夫,保持新政的顺利推行。
要知道,周浩的这种新政制度,其实具有很大的缺陷。
常人一眼便能看出来,哲宗赵煦自然也看的十分清楚。
首先第一点,就是大理新政的制度,很难长久的传承下去,不是一个可以稳定过渡的制度。
一旦周浩死了,那就是人亡政息的结局!
同样的,只要周浩还活着,那这套制度,在他的强力压制下,所有人都不敢跳出来扎刺,只能乖乖的执行下去。
算是一把双刃剑!
其次,这套新政制度的推行,还需要一群听话而强大的统治群体!
大理的统治群体,就是周浩身边的妃子们!
对于这点,哲宗赵煦有点不太明白,周浩身边的妃子们,一个个美貌又强大,精明又能干。
还不怎么打架内斗和互相倾轧,周浩是怎么协调好诸女的?
有点不可思议!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自古以来,侠以武犯禁!
武者,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已,历代的王者明君,都难以驾驭好这个群体。
周浩的新政,表面上看,似乎是在用国家的制度和宗门的规则,驾驭着无数的大理武者。
实际上,他能够驾驭住这群内心充满了暴力和野心的武者根本原因是,在于他本人强悍无敌的战力,以及他身边诸女的强大实力!
对武者来说,你强,你就是王!
强者为尊,胜者为王!
武者世界的道理,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
只要周浩和他身边的众女,能一直这么的强大下去。
那么,大理的这套制度,就能够顺利的施行。
反之,只要是周浩死了,那么如今的大理国,立马便会士崩瓦解!
可以说,大理的新政,就是在以周浩为核心的,一套另类的运行制度。
他活着并且强大下去,那么这套制度,会伴随着他的越来越强,爆发出可怕无比的威力。
他若是出了什么事,后果和反噬也会异常严重!
那些被他压制住的武者们,会果断的发动暴乱,不再甘心臣服于任何人
除非,再冒出来一位,像周浩一般的可怕强者,才能保持这套制度的继续运行。
丛林法则,强者为尊!
这就是周浩新政的一个核心本质!
哲宗赵煦在看清了这点后,就知道宋朝施行不了大理的新政。
因为,他压根就不是武者!
既然无法施行周浩推行的制度,那他就不是很在意大理新政的效果如何了。
将传的沸沸扬扬的这件事抛之脑后,全力推行大宋内部的改革。
结果,让哲宗没想到的是,自己家里养的狗,现在竟然开始反噬主人了!
这让哲宗赵煦,清晰的认识到,宋朝的文人士大夫们的实力,有点太过强大了!
如今的情况就是,士大夫集团对上敢于欺瞒君主,把持朝政,蒙薇视听,操控一切政令,分享天下权柄,掌管社会资源的分配权。
对中,士大夫集团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完全的掌控地方。
同时,还能征调大军,发动民夫,证明他们掌握了所有的土地,人口,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
对下,士大夫集团能够压制住武者武人,垄断大部分财富,尽力的压榨平民,收拢社会的资源。
并且,还能引导民间的舆论,让皇帝来当他们的替罪羊。
然后,他们则可以对这个国家,进行肆意的掠夺!
原来,文人士大夫,才是宋朝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啊!
皇宫里,年轻的哲宗赵煦,好似终于看透了士大夫的本质。
不禁有些自嘲和神经质般的轻笑了起来,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已经不是愤怒了,而是一种诡异的杀机!
该说不说,哲宗赵煦虽然年轻尚轻,但是他真的很聪明,并且天资过人!
只是通过一次事件,他就能看透一个阶级的本质,看出一个国家的运行规则。
真的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
要知道,历史上成百上千名的皇帝,能看透这点的,又有几人?
大部分的帝王,表面上看似掌握着天下权柄,风光无限。
实际上,不过是被操控起来的傀儡罢了。
好一点的,沦为了士族世家的代言人,被士族们耍的团团转。
其中,最具备反面教材的例子,就是在周浩的上一世中。
历史上某位吊死于老树上,结局只有一根绳的悲催皇帝了
这位末代皇帝,竟然听信了士大夫集团的言论,完全摒弃了外戚和官宦两个阶层。
并试图通过所谓的“情义”,去感化士大夫集团!
如果士大夫集团能被感化,那么猪都能上树了!
要知道,这位的开国老祖宗,都是拿着钢刀在感化着士大夫集团呢。
他竟然打算用“情义”去感化?
真是能把人给笑死!
彻底看透了士大夫集团本质的哲宗赵煦,在这一刻开始努力的思考起了,该怎么压制住,愈发膨胀和肆无忌惮的文人们了。
今天他们敢背着自己,擅自发动十万人规模的对外战争,明天他们就敢直接换个
皇帝了。
哲宗的危机感,从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么严重过。
他需要一个办法,来有效的压制住文人士大夫集团,省得最后被他们卖了!
用武者?
可能是周浩新政推行成功的缘故,这给哲宗赵煦,带来了不小的启发。
于是,不再相信任何文人士大夫的哲宗,发出了新的召令。
他直接征调,在西部边境地区坐镇的通窍境强者黄裳,回京听令。
至于这么做,大宋的西部边境,会不会存在风险,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如今的哲宗,极度的缺乏安全感。
如果他连皇位,都难以保住的话,那他哪还有心思,去担忧西北的战局呢?
而黄裳这位大宋的通窍境强者,回来的速度也很快。
他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次临时的回京述职,便没有骑马,而是选择了全力奔跑赶路。
凭借着通窍境的强大修为,他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便横跨三州之地,回到了汴京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