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安易如今已经掌握的修炼方法,首先是他体内昼夜运转不息的行炁周天循环,这全仰仗于娘娘的精心安排,令他省去了打坐苦熬水磨功夫;
再者,便是无时无刻不与外界天地进行的大循环,天地之炁经由神阙不断冲刷着他这根“水管”,使他的肉身开始返全归真,无尘无垢,由里而外都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质,导致他走在人群中端的也是“鹤立鸡群”,显得格外突出。
最后,则是他方才自行领悟的“无中生有”的妙真心法,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一种极其隐晦却又十分清晰的感觉,所谓的“虚无”原来是一种空明的心境。
……
西土天竺,灵山万佛殿。
有一尊金佛睁开了双眼,浩大的声音如是道来:“佛子明心见性,如今已证得妙空明心,谁愿持此牒度之,助其超登彼岸,皈依我佛。”
妙空明心是无上菩提心的一种,乃是成佛之种子,所谓的菩提心和道心其实都是指同一种事物。
此时,在众菩萨阿罗汉中,有一阿罗汉从左席首坐起身。
只见他身穿袈裟,袒露右肩,单膝跪地,合掌恭敬道:“世尊,弟子愿往。”
金佛看了看眼前的人之后,微微一笑,点点头道:“金蝉子,汝自可去。”
金蝉子向佛施了一礼,便转身离开了万佛殿,向着东土大唐而去。
在他前脚走后,金佛又不动声色地给旁边的一位女菩萨使了一个眼色。
女菩萨心领神会,后脚也跟着金蝉子去了。
在遥远的过去,天庭已经被人砸碎了,西天灵山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同样被那人攻破,诸天神佛都烟消云散,仙界已非乐土,仿如地震过后的悲凉废墟一般。
如今端坐在那莲台上面的,还是佛吗?
……
言归正传。
安易在珠中世界待足了三四个时辰,返回到藏书楼,外界的时间距离他离开时并没有过去多久。
将手中那本《妙真道经》——全名是《玄妙无上正真道元始经》放回了书架上,又顺手取了另一个版本的《妙真道经》翻阅起来,查缺补漏。
细究起来,“妙真”和道门五秘之一的“玄真”其实完全一致,只不过是比较旧的一种说法罢了,以至于现在都没什么人提了,多用“玄真”代替。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就在于世上研究精微高妙的道理的人少了,研究实用法术之人多了。
真正的道术在经书上面也是不会直接书写出来的,都是用比较隐晦的暗语代指。
世俗中人也大多偏好肉眼凡胎可见可感的神奇术法,以至于他们根本分不清道术和幻术的区别。
幻术就是指江湖术士用来迷惑人心的手段,亦可以说是“魔术”。
安易愈是学习,便愈发觉得自己之前许多的想法有失偏颇。
比如,道门讲究“一炁化三清”,三清其实分别代表着三个抽象哲学概念,同属于意识范畴。
元始玉清,代表着本我、真我。
因为本我是可以升华的,而“修真我”这件事又是不受任何外在条件限制的,故曰无极;
道德太清,代表着超我、良知。
即是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律令——“我”不能这样做,或者“我”必须这样做,故曰太极;
灵宝上清,代表着自我、思想。
“自我”通过不断实现“本我”的欲望冲动从而获得满足和快乐,但这一切都要在“超我”的限制范围内,中庸调和,实用又不失变通,故曰易。
……
许久之后,安易带着倦意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随手将看完的书籍插回了书架上。
从窗口看了眼天空,太阳已运行到中天。
下了楼,梁师姐面色平静,仍旧在读书,那个木盒依旧放在远处,似乎根本没有被动过。
安易嘴角含笑,走到了师姐面前,像往常一样,将已经空了的盒子取回,然后拱手告辞。
而梁师姐毫无觉察,低着头看书,不去看他。
接下来,他准备去娘娘哪里一趟。
明明只是间隔了一两天没见,就感觉好像已经许久未见过娘娘了呢。
……
安易又一次来到了玄德洞天,这里现在是白昼,阳光灿烂,光线充足。
他来到云台之上,却不见娘娘的身影,一边开始寻找着她的踪迹,一边大喊着娘娘,却始终并没有得到她的回应。
鹤师似乎也不在家,他忽然有了一种失落的感觉。
说起来,他还并未仔细探索过玄德洞天呢。
之前曾经听鹤师提起过,玄德洞天中央的一座山,山上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从地下冒出来,连接着山体,形状就像一块“石碑”,上书“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就是玄德洞天名字的由来。
石碑旁边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鹤师她在里面筑巢,度过一段了漫长的岁月。
再后来,这里就成为了道母娘娘的清修的道场。
他心中刚萌生出想去看一眼那座石碑和洞府的想法,心中便骤然有所感应,应该是娘娘回来了。
他转头一看,雍容华贵的娘娘果然就站在那里,眸若星辰,发色如浮云,高高的发髻像是一座玲珑宝塔,朱唇红润,雪白的肌肤透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气息。
尽管娘娘玉容上的表情不苟言笑,但光是这样就美得不可方物,足以倾倒众生。
今日她和平时打扮的不太一样,身穿一袭十分宽松几乎能够遮住全身的华丽大袖金色法衣,法衣上面绣着繁复的花纹,颀长的雪颈被红色滚边的衣领围住。
再往下,衣服整体的设计可以说颇为保守,丝毫不显身材曲线,穿在娘娘腴润的娇躯之上,将那对丰盈坚挺硕大傲耸的椒乳以及高挑修长的丰腴双腿尽数遮掩住,称得上乾坤内藏。
安易一见到娘娘,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上前,扑进娘娘怀里,搂着她那纤软的腰肢。
道母垂眸看她的易儿,神色瞬间就柔和了起来,微微俯下身将儿子抱在怀里,心里满满的都是怜爱之情。
找不到妈妈,害怕了吧。
都说孩子天生眷恋母亲,做娘的又何尝不是思子心切?
道子为道母所生,本是一体两面,子母连心,不可分离,当母子结合,彻底地融为一体的时候,也就重新一起重返到至臻圆满的大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