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自私的选择

听完了妈妈的故事,安易自认为他对她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他看网络小说的时候,读到过一个概念,叫做“做减求空”,详细来说,承载大道既是伟力,也是束缚,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又岂是那么轻巧,不想想违背了规律又如何,而“做减求空”就是为了找个人把这些束缚或者是因果提起自己抗走,让自己空有伟力,而无束缚,从而更近一步超脱尘世。

妈妈此前所做的事情就跟“做减求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换做是平常,安易或许会多跟妈妈待一会,但是因为心里一直挂念着玉真,了解完自己想要弄清楚的东西,便告别了妈妈。

将魏玄成留在道主的神像面前了,对其祝告,以求庇佑,并拜托李玄音看护。

他本人跟着袁真人一同返回了立政殿,最近一段时间,诸事繁多,令人心中浮躁不堪,但是急也没用,终归是要一件一件做的,

此时,长孙皇后也总算是冷静了下来,毕竟是能够青史留名的一代贤后,她的心性自然也是不俗的,对与自己疏远的甚至有私怨的人,从来也不会想去借机报复,总是从大局出发,不计得失。

皇后和袁真人继续商讨解决方案,安易则把关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女朋友,看上去她情绪似乎也不怎么不稳定,这也难怪,希望落空了,失望也就不期而至。

“持盈……”他轻轻呼唤了一声,“我回来了。”

听到这声音,原本一直出言安慰着母亲,故作坚强的玉真公主几乎要流出泪来,她穿过距离奔向他,一下子扑倒情郎怀里。

他轻抚着女朋友的后背,随后拉着她的手来到了一处隐蔽无人的角落,然后摘下了面具。

“安郎,我以后是不是没有爹爹了……”

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说法,亲人的离开一瞬间并不是真正的悲伤时刻,最让人难过的,但是过了几天,悲伤忽然就翻涌上来,才会意识到亲人真的离开了。

他搂紧了她,两人的身体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有我在呢。”

听到情郎的回答,她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一直强忍着眼泪也流了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师姐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正常女孩子,虽然有时候很傲娇,很容易嘴硬,但内在温柔善良又心软。

此刻,他暗暗下定了决心,如果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是她命中注定的劫数,那他宁愿就此占据了她的整个身心,让她再也没时间去为此难过。

所以几经考虑之后,他如实相告,“持盈,如今你破境在即,我无法坐视你心神动摇而不管……”

接下来的话,放在这个时间似乎有些欠妥,但他还是说了出来。

“我要你乖乖留在我身边,不准想其他的。”

这是他此刻心中毫不掩饰的真实感受,说句不好听的,皇帝死则死矣,跟他又不熟,连我的玉真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别来扰乱她的心神!

玉真双手勾着他的脖子,又哭又笑,“安郎,你……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他却很干脆地说,“在这皇宫中,无论如何,我都是把你放在第一位。正因为如此,我才无法坐视你受到伤害,哪怕对方是你们父母家人,哪怕他们并非有意折磨你。”

两人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其实很少有矛盾,也没有过大的争吵,此时,却产生了一些不算矛盾的矛盾。

两个人就这样默默拥抱着。

过了很久,玉真慢慢平静下来,说真的,她有些钦佩情郎,他一直,那么坚定。

倘若将来没有自己的话,他一个人也能继续走下去吧。

……

另一边,长孙皇后和袁真人的商量也有了结果,今日荒唐局面皆是因她相信“人死能复生”而起,此刻她却放下了这种执念,幽幽说道,“入殓停灵,知会群臣,昭告天下……”

皇帝殡天之后,需要停灵数月,按照规矩,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这里的“殡”指的就是停柩不葬,等待七个月帝陵修好,方可安葬。

虽说不一定非要达到七个月,但至少也是要五个月。

袁真人终于是一声长叹,“殿下为何不再等一等,深重考虑一番。”

说到底只要尸身不朽,魂魄归位,别说七天了,就是三年也能死而复生。

长孙皇后却执拗地说道,“还等什么?”

难道等着道母娘娘垂怜赐救不成?

袁真人认真说道,“玄阳师侄只是少言多做的性子……殿下莫要误会了他不肯出力。”

说到底,事情难度太大办砸了,袁真人也有责任,主要是他从头到尾都是顺势而为,根本没有对此事上心,如果殚精竭虑,日卜夜算,未尝不能为李世君谋出一条生路来。

听到袁真人这么说,长孙皇后心下稍感宽慰,其实她本来也没有迁怒那孩子的意思,虽然有些失望,但这也是人之常情。

抬手揉着太阳穴,隔了一阵子才回答说,“国师不必多言,事关重大,且容本宫想想。”

只因皇帝殡天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数千乃至数万人命运的事情,比如作为后宫的嫔妃如果没有子女,只能送到上清观出家,孤独终老。

说实话她也有些于心不忍。

但现实就是如此,执掌六宫这么多年,她早就已经习惯了。

当长孙皇后反复权衡,扪心自问的时候,其实她的内心已经有答案了。

过了一会儿,她平静道,“陛下若能还阳回来,本宫自然是结草衔环,至死不忘。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太子也正是身体健壮,本宫也无须做那摄政太后。可令陛下称病辍朝,命太子监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世君最后留下的遗诏中钦点了小九,也就是晋王登基,但长孙皇后并没有依言废掉太子的打算,无他,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的孩子哪个都舍不得,而且废掉嫡长子身份的太子,让幼子即位名不正,言不顺。

熟不知,此时宜静不宜动,长孙皇后这一举动竟然给自己一家人带来了万劫不复的后果。

相关小说